日前,筆者在祁縣見到一臺手搖
計算機。這臺手搖計算機是德國進口的,至今保存完好,運算自如。由于該種計算機曾是少數重點單位的專用品,因此屬量少稀缺用品,顯得彌足珍貴。
在我國手搖計算機最早出現在上世紀4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晚期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問世退出。筆者在祁縣見到的這臺計算機為不銹鋼打造,機子漆面本身為灰色,雖然經過漫長時間的洗禮,底部邊沿有一絲半點輕微銹跡,但外露部分仍然錚明光亮。制造之精良,結構之合理,實屬罕見,代表了當時世界制造工業的最高水平。
據曾經使用過手搖計算機的祁縣財政局原副局長段云生回憶,這臺手搖計算機是1956年上級配發的,一直使用到1985年以后,是財稅核算的重要
工具。當時農業稅任務分配計算非常復雜,一直計算到村級生產小隊,全縣750多個核算單位,并細化到各種糧食的品種。這臺計算機算乘除法快,加減法和算盤差不多,在財稅部門發揮過不可估量的作用。實際上,我國當年研發原子彈時,就是使用著這種計算機計算了大量的數據,可以說,這種手搖計算機還為中國原子彈的誕生做出過巨大貢獻。
使用該手搖計算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做20位的加減乘除運算。你只要手搖幾下,精密設計的機械結構將立即給你搖出答案來。當年只給重點科研單位配置,使用價值明顯,收藏價值極高。后來這種計算機逐漸擴大使用范圍,主要為科研、財政、統計、稅務等要害部門配備。由于手搖計算機結構合理,操作方便,還是當時使用單位的重點保護對象。但從現在來看,由于時間的推移,機構人員的更換,當年的實物所剩無幾。就祁縣而言,能見到的僅此一臺,實屬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