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獲獎情況 歷年獲獎人物 2009年 谷超豪 (1926—,數學家) 孫家棟(1929—,航天技術專家)
2008年 王忠誠 (1925—,神經外科專家) 徐光憲(1920--,化學家)
2007年 閔恩澤(1924— ,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 吳征鎰(1919— ,著名植物學家) 2006年 李振聲(1931— ,遺傳學家,小麥遠緣雜交的奠基人) 2005年 葉篤正(1916— ,世界著名氣象學家) 吳孟超(1922— ,世界著名肝臟外科學家) 2003年 劉東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環境科學家)王永志(1932— ,著名航天技術專家) 2002年 金怡濂(1929— ,高性能
計算機領域的著名專家) 2001年 王選(1937—2006,漢字
激光照排系統創始人) 黃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學家) 2000年 吳文。1919— ,世界著名數學家) 袁隆平(1930— ,雜交水稻之父)
十年來的名單算上是工程師的也就王選沾點邊,其他全為科學院院士。 工程師悲哀啊。。。。
網友評論:好好去看看人家的苦難經歷史及奮斗史!
要不就別發言……
天朝下 有些“得志”的前輩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網友評論:西南聯大是在戰火紛飛中組合的,所以那時學生思想很純,愛國情緒強。再加上沒有就業等一些爛招招的事情影響,所以能致力于學業,真正的做學問。 我的一位語文老師如此說。
網友評論: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忠誠中國工程院院士
金怡濂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
師昌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搞基礎科學研究的40歲以前出成果最多,搞技術應用的大多數60歲以后才有名氣的!
網友評論:愛因斯坦并非傳說中的“民科”和小時候的“弱智兒”,相反,其自幼成績優秀,遠超同學,后出身名師,擁有名校博士學位且愛好廣泛,連泡妞把妹都是高手。其高中時提前參加“高考”,總成績不錯但嚴重偏科,于是大學拒 ...
chunyang 發表于 2011-1-15 02:31
問題是連生存都難啊,現在把妹都要房子,票子,車子啊,哪有老愛那個年代的妹子單純啊。
再扯就扯遠了
網友評論:哪怕是戰火紛飛的年代,西南聯大的研究者們也比普通老百姓不愁生活吧
網友評論:基本也是要餓飯的。參考“圍城”。關鍵在于大學精神,現在有大樓無大學精神,只能出庸才,天才都是突變種。
網友評論:呵呵~~~
網友評論:我前面的帖子,能真正看懂的人不多。借口總是好找的,千百年來一直如此,所以才有今日的林林總總。
網友評論:
西南聯大的師生當然比那時的普通老百姓生活好,但絕對不如現在的你。
網友評論:環境決定了一切,現在臺灣,香港的大學也不錯啊。
網友評論:遲到比沒來要好,總之,這是一件好事。
希望有更多的年輕科學家獲獎,而不是等他們到了垂暮之年,也希望科研環境能更純凈些。
網友評論:大環境雖然不好 但是不能以此為借口 應該努力做奮青
舊事物總會消亡 新事物總會來臨 但是如果新事物照樣是大量的糟粕 那么不過輪回罷了
網友評論:呵呵,大陸49年之后的教育是徹底的失敗了,出來不了任何方面的 大師級人物了。
舉例說明,79年之后,我們國家的第一流的頭腦大都到了美國留學,并留在了那邊發展。
北大、清華、科大。。。。
他們現在的年齡大多在40~50歲之間,正是出成果的時候,但是為何沒有出得諾貝爾獎金的人?
說明,國內的教育讓人早就靈機喪失了
可以是個出色的程序匠人,但是出不了大師了。
網友評論:
abcde
網友評論:這個社會價值觀已經變形,小人物都出不了,何來大師,
沒有完善的知識財產保護機制是這社會病根,美國建國后社會發展巨大的推動力是強大的知識保護機制,愛迪生、特斯拉等都是精明的商人,都是年輕時通過創造知識獲得社會價值。
在這國度,知識就是財產的觀念恐怕沒幾個人會有的,因此也沒人會畢生追求它,
人是逐利的動物,如果知識是一種利,那么就有人追求它,如果不是,那沒人會理睬他。
當你有強烈的創造欲望,但卻看不到它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你也不會堅持,除非你已經很富有。
這社會財產私有的觀念還沒建立,知識是私有財產的觀念建立更難,祈求吧.....!
網友評論:算飄過吧,學習了,不能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啊。環境不好就努力改變環境,改變不了就努力沖出去換個環境,不應該在那里說這不好,那不好
網友評論:沒有放棄一切去追求科學的勇氣。國外作為純學者,至少還能活下去,中國做個純學者,等死吧。
網友評論:40#
說的確實有點道理。
網友評論:“講究的是功名為上,追求的是名望、地位和金錢”
用普通百姓的話講,這叫“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對饑寒起盜心的,我們很理解,甚至同情。對飽暖而不思淫欲的,我們覺得他很另類很費解。其實世界各國都差不多,對這個自然的原理很好奇的人很少的,咱這邊更少一點。
網友評論:樓主:科學院院士也是工程師啊
是修煉成佛的工程師啊。。。。。。。
網友評論:這些科學家的學術鉆研精神還是蠻可貴的,值得我們去學習
網友評論:這些人還是可以的,個人人自己有問題,看問題很偏執。
網友評論:“搞原子彈的貌似不如賣茶葉蛋的。”
網友評論:呵呵
網友評論:技術是興國之路啊~
網友評論:一個小小工程師...算個P啊...就想號稱國家棟梁了?怎么都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呢?
難怪人家都說搞技術的難交流、自大。。
網友評論:
幾點個人意見:
1,最高科技獎,相比泱泱大國的GDP,和CPI,以及房價,相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政治名言,獎金太低(至少5000萬RMB)。
2,關注獲獎者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注幫助其獲獎的團隊,以及幕后工作者,“一項功成萬骨枯”。
3,頒發最高科技獎,或許是政治需要,便于管理和領導大批人類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工程師)。
網友評論:金怡濂?
網友評論:看了老春的帖子,是真的佩服你了。呵呵
500萬RMB不是給個人的,只有小部分是給個人的。。。。ZG特色,^_^
網友評論:工程師:努力!
網友評論:感覺lz多慮了,想遠了
網友評論:我玩不了錢,多少讓錢給玩了.
網友評論:中國的悲哀...
網友評論:差不多對社會失望的飄過!
網友評論:
支持、擁護! 27#
網友評論:支持哥~
該干啥干啥~
俺覺得別人就不要管了。。
只要自己把自己做嚴謹就好。。。
至于其他。。看個人的緣分。。
哈哈
王奉瑾 發表于 2011-1-15 08:04
網友評論:17# 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好像是通過布朗運動測定分子大小的,屬于統計物理
網友評論:我們這些工程師除了目前“前途”一般,相對的獨立思考的人比別的行業多得多,這是希望所在。
網友評論:46#
看過一篇數學類院士競爭的內幕分析(北大幫和復旦幫),都TM屁佛。民國時候還有幾位大師
網友評論:這些人還是踏踏實實干出了很多成就的
網友評論:哈哈,看了大家的評論很受用啊。~~希望是自己給的,不知道為什么大家都說中國大環境不好。。。一直搞不懂?估計是我還沒接觸社會的緣故了~~!
網友評論:追求卓越 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
網友評論:只聽過3位: 黃昆 王選 袁隆平
網友評論:愛因斯坦并非傳說中的“民科”和小時候的“弱智兒”,相反,其自幼成績優秀,遠超同學,后出身名師,擁有名校博士學位且愛好廣泛,連泡妞把妹都是高手。其高中時提前參加“高考”,總成績不錯但嚴重偏科,于是大學拒 ...
chunyang 發表于 2011-1-15 02:31
哎~~,其實chunyang大叔說的是如今的年輕人不夠上進,缺乏探索精神,浮躁,只是追求金錢。應該還是有不少人看懂的吧。只是有心過濾掉罷了。至于自己。也會嘗試一下。
網友評論:在我們國家,學習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相差太遠
網友評論:中國設立一個國際最高科技獎怎么樣,O(∩_∩)O~
網友評論:唉
網友評論:上面發言的人,有很多人的觀點是錯誤的!中國的專家之所以年齡很大,請你們看看歷史!60~70年文革,恰好
對40~50年代出生的人,造成很大沖擊,這些人中,科學家的材料很少。60年代出生的,影響也相當大!出來的棟梁之才也不多。許多地方出現,爺爺是大學教授,兒子是農民,孫子教育程度又較高的斷檔現象。70年代80年代的年輕人,應試教育拷出來不少,人才也不少,但是好像教育元素中缺了些什么,普遍發現,動手能力不好,創造力偏低!現在教育正在改革,卻越改革越向錢看,要知道,這樣的拜金主義教育,以考試和賺錢為人生目標的教育,是培養不出像兩彈元勛這樣的科學奇才的!!看了這些憤青的發言,才發現,現在人的素質還是不怎么樣,是教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