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學習放大電路,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網友評論:但最好將元件認識和電路(認識)分開。
網友評論:拿條褲子出來贊一下!!
網友評論:學習……
網友評論:LZ我頂你
網友評論:http://www.analog.com/zh/content/0,2886,0%255F1206%255F170302%255F0,00.html
網友評論:聲明:俺發貼的目的是為了大家共同的學習探討。俺從來沒有在此設計過什么。
也就是是說:俺沒有任何商業目的。
網友評論:仿真的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與實際有一定的差異。作為參考可以,作為依據就不行了。
仿真代替不了實驗,這是要明確的。
網友評論:這是一個基本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當中提到電壓和電流同時放大,那么這是一個功率發大嗎?
網友評論:基極的100歐姆偏置電阻,500歐姆是怎么
計算的?
網友評論:日本人的這本書還真不錯,比AV女優厚道
網友評論:俺把這個基本放大器的靜態工作點重新在發一下,如圖所示:
網友評論:所謂的靜態是指電路的直流穩態。即電路中各處的直流電流、直流電壓。
關于功率放大的問題:功率P=電壓V乘以電流I,即P=VI。
1:判斷是否是功率放大,要看輸出功率Po與輸入功率Pi的比值的大小。
即功率放大倍數=輸出功率Po/輸入功率Pi。
輸入功率是指信號源的輸入功率;輸出功率是指負載電阻上得到的功率。
2:基極電阻和集電極電阻可以通過反算求得(已知電壓、電流求電阻)。
在已知電壓、電流的情況下通過歐姆定律可以求得Rb和Rc。
這里的已知電壓、電流是根據電路的實際情況及要求確定的。
在上述電路中:發射結導通電壓大約在0.7V;通常Vc(集電極電壓)可以設計為Vcc(
電源電壓)的一半;根據
晶體管放大時的Ic與Ib的關系,確定Ib及Ic等。
網友評論:我們將觀測一下,信號源幅度增大十倍(由5mV變化到50mV)以后,電路中各處電壓、電流的情況。
通常把電路在正弦信號源激勵下的響應稱為頻率響應。
網友評論:Vb:是基極電壓或者稱之為基極電位(對地而言)也可。
Vc:是集電極電壓或者稱為集電極電位(對地)也可以。
這個圖顯示的Vb、Vc的波形是動態波形。
黃色信號為基極電壓Vb;綠色信號為集電極電壓Vc。
示波器A通道為基極信號;示波器B通道為集電極信號。
示波器設置圖中已經顯示。
網友評論:示波器用B通道
測量,設置如圖中顯示。
網友評論:我們可以通過對比來說明這個問題。
黃色信號為沒有失真的信號;綠色信號為失真的輸出信號。由圖可見,它們是反向關系。
網友評論:晶體管是一種典型的非線性器件。
我們可以把5mV激勵時看做是小信號的情況。這時Vb只是在其靜態工作點處有一個很小范圍的波動,引起的基極電流的波動很小,由此引起的集電極電流的波動也較小,因此引起Vc的波動也較小。在這種情況下,信號的失真不大,可以認為晶體管工作于線性區。
我們可以把50mV激勵的情況看作是大信號激勵。這時相對于小信號的情況,Vb和Vc波動的范圍較大。由此將導致兩個方面的失真問題:截止失真和飽和失真。
也就是說,信號失真的原因是因為晶體管進入了非線性區。
所謂的非線性區是指截止區和飽和區。
網友評論:如下圖所示:當基極電壓在谷值附近時,晶體管將進入截止區。從而引起輸出信號的頂部失真。大家可以看出來,當晶體管進入截止區后,輸出電壓Vc是基本不隨輸入信號變化的。
網友評論:請注意示波器的標尺在輸入信號(黃色)的谷值(最小值)處,所對應的輸出信號(綠色)為峰值處(最大值)。
網友評論:如圖所示:示波器的標尺在黃色信號(基極電壓)的峰值(最大值)處,所對應的恰好是綠色信號(集電極電壓)的谷值(最小值)。在飽和區,集電極電壓Vc也是不隨基極電壓Vb變化的。
大家可以看出來,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是反向關系。
網友評論:這就是大信號輸入與小信號輸入的不同之處。
那么晶體管進入截止區和飽和區有什么特點呢?
俺要去討飯了,嘿嘿。
請聽下回分解吧。
歡迎大家踴躍參予討論,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網友評論:正聽著起勁呢
網友評論:圖中的集成電路是俺用0.1毫米的裸銅線(渡錫)焊接的一個引腳擴展。
下面的電路板是一個MP4的板子。
為什么要將引腳擴展,主要是因為有些IC的引腳間距太小,不好做實驗。因此將其擴展出來,以便于做實驗。
網友評論:俺用的是雙面板。
這是正面
網友評論:條條大路通羅馬。要多親手做實驗才能真正的掌握。
網友評論:俺將闡述一下對晶體管的截止和飽和特性的認識。請大家批評、指教。
網友評論:多次搬家后,用正規PCB做的東東沒幾個保留的,但手工搭的板,卻都象寶貝樣的收著:-)
呵呵^_^
網友評論:三級管的三個電極:集電極(c)、基極(b)和發射極(e)。
大家在實踐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這三個電極的位置。
對于NPN型晶體管來說,在放大狀態時:集電極電位最高,基極電位次之,發射極電位最低(這里的電位是相對于地來說的)即Vc>Vb>Ve;對于PNP晶體管來說,恰好相反,在放大狀態時:集電極電位最低,基極電位較集電極電位高,發射極電位最高,即Vc<Vb<Ve。
網友評論:其中,綠色線為測量基極電流的電流
傳感器線。
網友評論:Vs是一個PWL信號源。它是一個隨時間線性增長的信號源。輸出電壓波形如圖所示:
網友評論:綠色信號為基極電流信號,紅色線為基極電壓信號
網友評論:1.截止區:
基極電流等于零,不隨發射結電壓變化;
2.非線性區:
就是上圖中基極電流曲線彎曲的區段。
3.線性區:
基極電流隨發射結電壓增大而線性增大。
俺這里沒有考慮晶體管的反向擊穿特性:即當發射結加反向電壓時,超過某個值后,將會引起很大的電流。這種情況稱為反向擊穿。
由圖中還可看出,發射結正向導通電壓的特點,它也具有非線性。
在這個電路中,基極電壓實際上就是晶體管的發射結電壓。
網友評論:紅色線為發射結電壓(基極電壓);綠色線為基極電流(發射結正向電流)
網友評論:轉移特性是指基極電壓與集電極電壓的關系。
這里的集電極電壓就是電路的輸出電壓。
圖中,示波器A通道接基極,B通道接集電極。
網友評論:其中,紅色線為基極電壓信號,青色線為集電極電壓信號。
由圖可見,集電極電壓曲線也分為三個區域:截止區、非線性區和飽和區。
網友評論:因為晶體管是屬于電流控制型器件,因此也可以作出基極電流—集電極電壓(電流—電壓)轉移特性曲線。這一點請大家注意。
網友評論:晶體管還未導通(集電極—發射極之間呈現高阻抗)處于截止區,輸出電壓Vc不隨輸入電壓Vb的變化而變化,等于電源電壓5V。
紅色信號為基極電壓;青色信號為集電極電壓。
網友評論:由圖可以看出,晶體管導通并進入線性區后,輸出電壓(集電極電壓)也基本上隨之線性下降。因此在這個區間晶體管是處于放大區。
網友評論:如圖中示波器的標尺所在的位置,輸入信號(紅色)在增大,而輸出信號(青色)卻很小,并且不隨輸入信號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情況稱為飽和。因此晶體管工作在飽和區。
飽和區的特點是:集電極-發射極之間的電壓很小約等于零;集電極—發射極之間呈現很小的阻抗,可以將其等效為短路;輸出電壓不隨輸入電壓變化;發射結、集電結均處于正向偏壓。
網友評論:謝謝,祝大家晚安。
網友評論:講的很棒啊期待更多的好貼